自学成宗——谁是李贽师?
admin2025-08-20 09:38:30【世界杯比赛赛】
李贽是一个具争议的人物,他虽然厌弃儒、道、释的规范,但却是举人出身;不满孔孟的阶级之说,却又自称为儒生。这样的一个人物,究竟师承何人?其实李贽没有拜任何一位著名学者为师,但客观上却与泰州学派有着比较直接的师承关系。
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(1483-1541年),为王守仁(又称王阳明,1472-1529年)的弟子,主张百姓日用即道,要求从日常生活中贯彻传统伦理道德,宣扬明哲保身、安身立本等。王艮的学说也有很多传统道德说教,但由于强调“自然”,强调“百姓日用即道”,反对宋儒道理的束缚,并带有比较多的自由解放意味,从而自成一说。门人多为社会下层人士,如樵夫朱恕、陶匠韩乐吾,亦有社会上层人物,如徐樾。这学派代表人物还有颜钧、何心隐等。此派在明中后期有一定影响。
李贽《续焚书》卷三〈储瓘〉说:“心斋(王艮)之子东崖公(王襞),贽之师。东崖之学,实出自庭训。”可见,李贽曾与王艮之子王襞(1507-1587年)有过交往,并且把王襞看作是自己的老师,继接泰州学派之学脉。李贽在《阳明先生道学钞‧阳明先生年谱》后语中,曾说到王学左派对他的影响:“余自幼倔僵难化,不信学,不信道,不信仙释。故见道人则恶,见僧则恶,见道学先生则尤恶。惟不得不假升斗之禄以为养,不容不与世俗相接而已。然拜揖公堂之外,固闭户自若也。不幸年甫四十,为友人李逢阳、徐用检所诱,告我龙谿王先生(王畿)语,示我阳明王先生书,乃知得道真人不死,实与真佛真仙同,虽倔僵,不得不信之矣。”李贽意思是说自幼已非常倔强,不相信儒学、道学、神仙及佛学之说,对僧侣及道人等感厌恶,但因生活所需,才在工作上有所接触。当辞官之后,已不再接触这些事了。不过在四十岁时,因李、徐二人介绍而开始认识王阳明、王龙谿的道学,透过王阳明的著作,认识到得道真人其实与真仙真佛同样“真人不死”,令人不得不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