猝死怎么自救
admin2025-10-20 02:56:05【世界杯比赛赛】
猝死发生时患者通常意识丧失,无法进行自救,因此主要依靠身边的人进行急救,即识别猝死、心肺复苏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(AED)。
1、识别猝死:
一旦发现有人突然倒地,失去意识,应立即拍打并呼喊患者,观察有无应答,同时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,判断其是否呼吸正常。如果患者无应答且呼吸不正常(如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或无呼吸),需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开始心肺复苏。2、心肺复苏:
胸外按压:将患者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,施救者跪在患者一侧,双手交叠,掌心向下,放在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,垂直向下按压,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,频率为每分钟100-120次。尽量减少按压中断,保证按压的连续性和节奏。开放气道:清除患者口腔中的异物,采用仰头抬颌法打开气道,即一只手按住患者的额头,另一只手抬起下颌,使头部后仰,以保持气道通畅。人工呼吸:捏住患者的鼻子,口对口进行吹气,每次吹气持续约1秒,观察到患者胸廓有起伏即可。连续进行2次人工呼吸后,继续进行胸外按压,重复30次按压与2次人工呼吸的循环,直到AED到达或急救人员接手。3、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(AED):
尽快获取AED并开启,按照AED的语音提示操作,在分析心律和充电时不要触碰患者,电极片贴好后,AED会自动识别是否需要除颤,如需除颤,按下除颤按钮,除颤后立即继续进行心肺复苏,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。注意定期体检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、避免过度劳累等,一旦出现胸闷、胸痛、心悸等不适症状,应及时就医。
哪些人更容易发生猝死
有心血管疾病史者如冠心病、心肌病、心律失常等患者。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,导致心肌供血不足,容易引发心肌梗死,进而可能导致猝死。心肌病患者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,会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,增加猝死风险。心律失常如室速、室颤等,可使心脏泵血功能突然下降或停止,直接导致猝死。肥胖者往往存在代谢紊乱,容易出现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。肥胖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,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,如左心室肥厚等,从而增加猝死的发生几率。长期熬夜会使人体生物钟紊乱,导致交感神经兴奋,血压升高,心率加快,心脏负担加重。熬夜还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,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,容易引发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,增加猝死风险。长期过度劳累,身体和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,会使心脏负荷持续增加,心肌耗氧量增加。当心脏无法承受这种长期的压力时,容易出现心肌损伤、心律失常等问题,进而诱发猝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