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今天被这句话所治愈了!”别后不知人远近,渐行渐远渐无书。
admin2025-09-21 03:57:59【世界杯比赛回放视频】
此句出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《玉楼春·别后不知君远近》。全词为:“别后不知君远近,渐行渐远渐无书。水阔鱼沉何处问?夜深风竹敲秋韵。万叶千声皆是恨,故欹单枕梦中寻。梦又不成灯又烬。”此词约作于宋仁宗景祐元年(1034年)欧阳修贬谪夷陵(今湖北宜昌)期间,以闺中女子口吻抒写离愁别恨,实为词人借女子视角寄托自身政治失意与人生漂泊的感慨。
“别后不知人远近”
别后:离别之后,点明时间背景。
不知人远近:既指地理距离的模糊(不知对方身在何处),更暗含情感距离的疏离(不知对方心中是否还有牵挂)。
深层寓意:以空间之“远”喻人心之“隔”,揭示人际关系的脆弱性——一旦分离,曾经的亲密可能迅速被时间与空间消解。
“渐行渐远渐无书”
渐行渐远:物理距离的持续拉大,形成递进式画面感。
渐无书:书信断绝,象征情感联结的中断。古代“鱼传尺素”是维系远距离关系的重要方式,“无书”意味着彻底失去沟通渠道。
语言特色:三个“渐”字连用,形成排比递进,强化了离别后情感淡漠的必然性,读来如听更漏,声声催心。
此词通过女子对离人的追忆,展现了三重悲剧性:
空间之悲:地理阻隔导致“人远近难测”,暗合古典诗词中“天涯”与“咫尺”的永恒矛盾;
时间之悲:“渐行”暗示分离的不可逆性,时间成为消磨情感的利刃;
展开全文
存在之悲:“无书”不仅是物理失联,更是对“被遗忘”的恐惧——当书信成为维系关系的唯一纽带,断绝便意味着彻底消失于对方的世界。
欧阳修以婉约笔法写深阔之悲,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人生聚散无常的哲学思考。词中“水阔鱼沉”用《饮马长城窟行》中“呼儿烹鲤鱼,中有尺素书”的典故,反衬当下“何处问”的绝望,更添苍凉。
此词作于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改革遭贬谪时期,表面写男女之情,实则暗含对仕途坎坷、友朋离散的感慨。词中“夜深风竹敲秋韵”以景语作情语,秋声萧瑟恰似词人内心孤寂;“万叶千声皆是恨”将自然声响拟人化,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情感,展现宋词“化景物为情思”的典型特征。
整首词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,以具体场景承载抽象情感,开创了宋词“以浅近之语写深挚之情”的典范,对后世李清照“此情无计可消除,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”等名句影响深远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